很多企業招聘品牌總監,其第一職責就是是:幫助企業建立品牌體系,完善品牌戰略規劃。
那么我們來思考:品牌體系是什么呢?
有人會聯想到:品牌命名和LOGO/VI和產品包裝視覺體系;
其次是產品線,明確產品在品牌中的角色和作用,確立代表性的產品體系;
最后是梳理品牌使命、愿景、價值觀、品牌核心價值、品牌理念、品牌定位、訴求主張、品牌宣言、品牌故事等。
企業之處,這些都是由文字呈現,代表品牌最根本、最核心的信息,稱為品牌超文本。
消費者要透這些文本來理解品牌,企業的各種營銷推廣和傳播內容也要在文本的指引下展開。所以構建品牌的文本體系,非常重要。
核心價值是一個品牌的精髓和中心要素,是一切品牌資產的源泉。在實際經營活動中,它也是企業一切營銷傳播的原點,是驅動消費者購買、認同品牌的主要力量。 企業經營活動要以創造、宣揚、豐富、維護品牌核心價值為中心,是品牌的終極追求。品牌核心價值包含了三個層次:工具、媒體、共識。 品牌是解決顧客問題的工具,具有兩個側面:功能特性和品質保障,滿足顧客需求的保障。 品牌是顧客自我表達的媒體,對顧客來說,它解決“我是誰”的問題, 品牌是特定圈層的社交貨幣及社會群體共識。比如成功人士都開奔馳寶馬,請客吃飯都喝茅臺飛天,富婆闊太都背愛馬仕Birkin包。它解決“什么樣的人會需要我”的問題,是群體內成員所公認的文化象征。 工具是物理屬性的功能價值,媒體是感性層面的個體價值,共識是文化象征意義上的社會價值。 與品牌核心價值類似的概念,還有品牌承諾、品牌精髓。著名品牌專家凱文·凱勒還提了一個概念叫做“品牌真言(brand mantra)”,它指的是對品牌核心與靈魂的闡述與描繪,凱勒認為品牌真言才是真正的品牌定位。 而在我看來,這些概念都是一掛的,大同小異。它們表達的是一個品牌最本質的定義,是為了確保組織內的所有員工及外部營銷伙伴,都能夠清晰而簡約地指出品牌是什么以及不是什么,都能夠充分理解品牌想要帶給消費者的根本性好處和保證。 如果一個企業無法用幾個詞定義清楚自己,就說明它缺乏強有力的核心價值,消費者對它的認知是模糊的。 最重要的一點是品牌核心價值是顧客認知價值,它代表的不是企業有什么,而是品牌帶給消費者什么,利益,承諾,使用體驗,品牌在顧客生活中扮演什么角色,具有什么意義。 Slogan 我們常說的“Slogan”,都是指品牌的一句宣傳口號,與廣告語類似的概念還有品牌訴求、品牌主張(以及訴求主張、價值主張之類)等,這些意思都是一樣的,。 廣告語是用一句瑯瑯上口的話跟顧客做溝通。比如耐克的核心價值是“專業運動員表現”,廣告語是“Just Do It”;寶馬的核心價值是“駕駛樂趣”,廣告語用過“純粹駕駛樂趣”和“BMW之悅”,3、5、7系產品的廣告語分別用過“以悅制勝”“有容乃悅”“悅享巔峰人生”等。 既然品牌核心價值分三個層次,那么廣告語自然也有功能賣點型的,比如三棵樹漆的“三棵樹,馬上住”、公牛插座“保護電池保護人”;有顧客情感和態度型的,比如999感冒靈的“暖暖的,很貼心”、麥當勞“我就喜歡”;也有文化象征型的,比如耐克、KEEP。 一個品牌的廣告語,在應用時通常是跟品牌名稱、LOGO組合在一起,作為固定的品牌資產。所以廣告語一般不會頻繁更換,它的生命周期可以長達3-5年,甚至很多廣告語使用幾十年都不會更換。 比如耐克的“Just Do It”,就是從1988年開始使用。1998年,耐克推出一句新的廣告語“I Can”試圖去替代它,結果引發了眾怒,遭到顧客的一致反對。“I Can”只使用了一年就被迫放棄,耐克重新啟用“Just Do It”并一直用到現在。 當廣告語常年不變,而品牌在日常傳播中要保持新意和靈活性,要匹配不同的傳播節點,要避免顧客審美疲勞,這時品牌還會打造一些階段性的傳播主題,來發起品牌Campaign。 像耐克在2010年世界杯的傳播主題“踢出傳奇”,2014年世界杯“搏上一切”,2018年世界杯“全憑我敢”,2012年奧運會“活出你的偉大”,2016年奧運會“勇氣,不信極限”。 這些口號都可以視為對“Just Do It”的深化與演繹,結合了具體活動和應用場景而創作,階段性使用。 過去,廣告語的首要法則是易讀易記,瑯瑯上口,能夠形成記憶,并便于口口相傳。而且廣告語中最好還能帶上品牌名,這樣能進一步強化品牌記憶,記住了廣告語就記住了品牌。 比如“勁酒雖好,可不要貪杯”“收禮還收腦白金”“烤魚不用挑,就吃半天妖”“認準這匹馬,好茶喝八馬”“全雞配漢堡,華萊士吃好”等等。 其次,廣告語承載主信息,所以最好一句話講清楚產品的功能賣點,告知消費者產品屬性(品類)、跟對手比有什么優勢和獨特之處、產品品質如何、為何值得信賴。即一句話就要讓人知道為什么要買你。 比如“送長輩,黃金酒”“趕集網,啥都有”“有問題,上知乎”“旅游之前,先上馬蜂窩”“找工作,直接跟老板談,上Boss直聘”等。 但是現在,廣告語不再是沖鋒陷陣的先鋒將,而是坐陣幕后的指揮官。它不再是傳播本身,而是為品牌營銷提供方向、核心概念、傳播推廣主題,指引企業的各種營銷動作和內容輸出。方向不跑偏,形散神不散。 因此,廣告語的法則變成了提供一個命題,便于企業圍繞它做文章,創作內容、發起活動,形成一個目標顧客關注的議題,從而引發關注與討論;最好還能在社交媒體上變成品牌的一個話題標簽,擴散品牌影響力。 再者,廣告語要能形成品牌意識,變成品牌獨特性資產的一部分。早年很多廣告語知名,能夠成為社會流行金句,說白了都是用巨額廣告費常年重復投出來的。哪有什么口口相傳,只不過有人替你洗腦砸錢。 但是今天越來越多企業不會在一句廣告語上砸下大筆預算,也不會投那么多硬廣。失去了鈔能力的廣告語,就要自帶傳播力和識別力才行。它本身要與眾不同、出自原創,這樣才能脫穎而出。人云亦云的廣告語,不僅無法給顧客留下深刻印象,也無法建立品牌的強關聯。 最后,廣告語要有行動號召,能煽動用戶的情緒和行為。互聯網革命帶來“所見即所得”,消費者看完品牌廣告,下一秒就能下單購買。所以今天品牌傳播追求的不是被消費者記住,而是讓他們行動起來。 基于這三項法則,廣告語有6種提煉方法,一項兩種。 1、情感態度——表達用戶使用產品的情感體驗和消費態度,如軒逸“幸福家轎”,自嗨鍋“想嗨就吃自嗨鍋”。 2、文化價值觀——表達一種生活方式和人生價值觀,如小米“為發燒而生”、空刻“只做媽媽不做飯”、KEEP“自律給我自由”等。 3、品牌符號——提取品牌的差異化特征和識別符號。如哈爾濱啤酒“一起哈啤”、超能洗衣液“超能女人用超能”、奧妙洗衣液“活出奧妙人生”、德芙“祝你年年得福”、瑞幸“小藍杯,誰不愛”、尊寶比薩“吃比薩,認準這頭大黃象”。 4、產品價值標簽——表達品牌帶給消費者核心利益和意義。如沃爾沃S90“唯愛與生命不可辜負“、S60“放膽 放心”,拉面說“家里的拉面館”“還原面館味道”,林清軒“肌膚發光的秘密”。 5、消費標準和品類關聯——為消費者購買同類產品時設定標準,建立品牌與品類的關聯,引領消費意識。如早年經典的金龍魚“1:1:1”、南孚聚能環、凱迪拉克“沒有后驅,不算豪華”、薇諾娜“怕敏感就用薇諾娜”。 6、場景和行為習慣——訴求產品的消費場景、使用方法和消費習慣。比如Uber“一鍵呼叫”、王飽飽“早餐記得吃飽飽”、RIO微醺“一個人的小酒”、淘寶“上淘寶,淘到你說好”“太好逛了吧”。 品牌使命和愿景是目標。 它們是一個企業存在的理由,是品牌發展的原動力。 二者的區別是,使命是理想化的,沒有具體衡量標準如何算達成目標,也可能是實現不了的,代表企業一種永不止步、永無止境的追求。愿景則是現實的,是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最終可達成的長期目標;不是輕易能實現,但有實現的可能。 價值觀和品牌理念是思想和行為準則。 它們指的是企業為達成目標,在經營活動中所必須奉行的一系列思想觀念和行為規范。 二者的區別是,價值觀對內,用以指導企業管理,代表企業文化,是對員工的要求和約束。品牌理念對外,用以指引企業應開發什么樣的產品、提供何種服務,創造什么樣的價值,從而實現獲客,并在顧客心目中建立起品牌。 我們用兩個例子來說明。 一是母嬰品牌Babycare白貝殼。在它的官網可以看到這樣一段品牌介紹—— 品牌理念:為愛重新設計 使命:為愛重新設計這個世界 愿景:做全球第一母嬰品牌 企業價值主張:秉父母之心做產品 核心價值觀(五道杠):用戶思維、創造不同、少年氣、大我擔當、塔夫高效(注:塔夫是英文單詞tough的音譯,意為堅韌、不屈不撓) 另一個是小鵬汽車,在最近發布的8周年品牌書中,小鵬是這么介紹自己的—— 品牌定位:未來出行探索者 品牌精神:勇于探索 品牌愿景:探索科技,引領未來出行變革 品牌使命:用科技為人類創造更便捷愉悅的出行生活 二者的品牌使命,一是“為愛重新設計世界”,一是“用科技為人類創造”,都是宏大敘事。品牌愿景,一個要“全球第一”,一個要“引領變革”,都是對行業地位的訴求,目標雖高,但至少可為之奮斗。 Babycare的品牌理念和價值主張,說明向顧客提供什么產品和服務理念,帶著父母對孩子的愛打造品牌。而它的核心價值觀和小鵬講的品牌精神,則是對內的企業文化、管理理念。 由于品牌在現代企業的中心地位,品牌使命愿景價值觀和企業使命愿景價值觀往往同義,當然擁有多品牌的大集團除外,二者可以分立。 雖然很多管理大師、營銷大師認為,偉大的企業要靠使命驅動,偉大的品牌要靠價值觀驅動。但很多企業都喜歡把這三樣搞得很崇高很宏大,看上去很漂亮,但過于抽象和空洞,對指導員工行為、形成顧客認知毫無用處,最后只是喊口號,掛在官網上,刷在企業文化墻上,印在企業畫冊和宣傳冊設計上。 好的品牌理念明確指出向顧客提供什么產品與服務,創造什么品牌;好的企業使命愿景價值觀明確界定自己要做什么、不做什么。使命愿景價值觀和理念這些品牌的基本建構清晰明確,那么品牌才容易找到自己的核心價值,提煉出獨特而有力的品牌主張及品牌形象。 在企業的偉大航程中,它需要的是坐標和羅盤,具體經緯度,而不是喊一句使命“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”就出發,那你在茫茳大海肯定會迷路,等待你的將是一波又一波的驚濤駭浪。 品牌宣言,它被叫做“Manifesto”。幫甲方寫Manifesto,聽起來是一件很有逼格和腔調的事,也很考驗文案寫作功底。品牌宣言的難度,在于它要把企業的商業意圖,用一種形而上學的姿態和詩意的語言包裹起來。 比如主打“舒適好穿”的女性內衣品牌Ubras,打開它的品牌官網品牌故事一欄,首先就是這么一段話—— “我寧愿看一個人買內褲,勝過于閱讀這個人所寫的書——波普藝術家 安迪·沃霍爾。 “看一個人的內衣,可以真正認識這個人,它包裹著我們真實的內心,就像另一個自己是一種向世界表達自我的方式……” 你看,要想寫出這樣的文案,你得有一些文采,有一些深度,最好還要多讀幾本文藝哲學書籍,多看一些悶片,多記一些名人名言。 通常,品牌宣言出現在企業官網的品牌介紹和品牌畫冊設計中,不過也有很多品牌方喜歡將之拍成視頻廣告進行投放。一般來說,這種宣言式廣告出現在兩個重要場合: 一是品牌首次登臺亮相,宣告企業正式開始打造品牌,闡明品牌是誰,為何存在。 這就像京劇之中,主要角色第一次上場時要念一個定場詩,用來自我介紹,說明自身所處的環境和遭遇,此時此地的心情和態度。 或者像歷史上說寫得那樣:《共產黨宣言》的發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,從此無產階級斗爭有了科學理論的指導;《獨立宣言》的問世,標志著北美人民的抗英斗爭進入新階級,宣告了美國從此走上獨立之路。登臺亮相需要宣言。 二是品牌改頭換面,更換品牌形象,推出全新的品牌主張,這時就需要一條片去解釋自己升級后的品牌戰略,并且告訴消費者“我變了”,刷新用戶認知。 前者如2021年底喜茶推出的首支品牌宣傳片。基于“靈感之茶”的品牌定義和“一杯好茶,激發一份靈感”的品牌理念,喜茶拍攝了以“靈感”為題的廣告。它展示了消費者生活中的各個靈感時刻,比如是點外賣還是做飯,剪發是小修還是大改等,最后告訴消費者“給平常的每一天,一點出其不意,就有了靈感”。 后者如2015年,SK-II更換全新品牌主張“Change Destiny”(改寫命運),并且發起全球傳播戰役,就拍了一條宣言廣告: 每一秒,我們都有機會,讓下一秒,變得更好。因為真正決定命運的,不是運氣,而是選擇。所以,不用介意別人你的期望。改變命運的力量,存于我們的內心。你是誰?只因為你想成為誰。 以上品牌宣言都是在正式開啟或更新品牌戰略時,對品牌進行闡述、說明、強調。或者我們說得更直白一點,它就是廣告語的創意說明。 所以在4A廣告公司向客戶提案時,通常在推導出品牌核心價值和廣告語之后,緊跟著就是品牌宣言,而且還會專門剪一條視頻,把品牌宣言作為旁白,請專業演員來配音。然后在提案現場播放給客戶看,以求最大限度感染、說服客戶買單。 比如美妝集合店品牌HARMAY話梅,在2021年10月就投過這樣一條。文案開篇就是:“不介意做一個孤獨的人,重新審視世界和我,獨立運作……”;后面還堆砌了諸如創造、偏執、解構、重塑、秩序、靈魂等詞匯,再配上讓人看不懂的前衛影像風格……
Brand Core Value
Manifesto
上市公司:
政府機構:
清潔電力:
行業黑馬: